《教书匠》读后感14篇
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,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,不能光会读哦,写一篇读后感吧。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教书匠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教书匠》读后感 篇1今年暑假里,我读完了《不做教书匠》这本书,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,“你很幸运,发现了这本书”。
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。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、浮躁心理来说,无疑是一剂“苦口良药”。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、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,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。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,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,修炼“内功”的教科书。
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,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“出身”并不重要,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,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,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、不断的学习、不断的实践,再不断的反思、学习、实践,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。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,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“终极关怀”,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,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。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,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,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。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,与 ……此处隐藏12640个字……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,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、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。可以说,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,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。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、亲和的、充满爱心的,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,反省自己,解决问题,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,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。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,教材只是一个模板、一个样本,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,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。某种意义上讲,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,而是智慧的象征。
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,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,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—孩子练习完成不好,原因何在,如何弥补?孩子违反常规习惯,原因何在,如何纠正?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,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?
这个寒假,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,做了这篇读书反思,应该说还算用心。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,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,踏实做事,告别浮躁。上学期,我对教材钻研不够,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,这学期开始,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、钻研教材,设计教学方案,及时总结,查漏补缺,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;与此同时,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,困难也好,挫折也罢,坦然面对,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。取得成绩时,不沾沾自喜,微笑已足够,时刻告诫自己:路还很长,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,否则,醒来后,一切都已晚了。
“不做教书匠”,要我心中有教育,心中有孩子,每天都努力地学习,工作,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,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。
从现在起,调整心态,勇于实践,努力学习,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,将是我长久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