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本教育》读后感
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,你有什么总结呢?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,写写读后感了。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生本教育》读后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生本教育》读后感1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,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,所谓的
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,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,而是要激扬生命,教要以学为皈依,让生命自己行动。所谓教学,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。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“师本教育”,而更让我感慨的是,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落伍了,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意识到了,在我们学校也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。
在这篇报道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,看完后我想,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,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,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?我相信,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,尤其要说的是“生本教育”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。在我还没接触“生本教育”之前,我对“素质教育”这个词可不陌生,可是如果让我说出“素质教育”的真正内涵,我还真说不准确,但是读了郭教授的“生本教育”之后,我认为,“生本教育”和“素质教育”是相通的,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,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,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。但究其实际,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,仍值得怀疑。
在现实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:教师照本宣科“满堂 ……此处隐藏5917个字……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。
岁月流逝,西南联大已成为遥远的回忆,但是联大人那种自强不息、奋发向上的执着精神必将永垂不朽。正如著名学者陈岱孙所说: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、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,曾启发和支撑了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对敬业、求知的追求。这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贵的,是特别值是纪念的。著名作家巴金的灯中曾这样写到:他们点灯竹筒酒不是为我,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。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。我爱这样的灯光。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,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,一点温暖。
身在处和平年代的我们,也许难以体味乱世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心境?但当我们在阅读精神的雕像的时候,不妨这样慢慢地思考——什么样的感动会让我们泪流满面?是战火纷飞年代徒步千里的悲壮,是铁皮屋底停课赏雨的黑色幽默,是吴大猷教授捡拾市场牛骨熬煮的凄美爱情,是潘琰盐水泡沙石锅巴的坚强与辛酸,是牛圈大师华罗庚深夜的奋笔疾书,还是郝诒纯为了中国地质学背后吞咽的苦泪不看联大纪实,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身处安逸,尽情淘宝网购物的阅读呼吸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。
教育面对的是人,人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和有机进化最重大的成果。人的出现标志着物质运动的社会形式的产生。只有人才具有认识自己、认识和改造周围世界的能力。因此,人才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人和主力。教育是改造人的活动,教育的对象是人,在改造人的过程中,对人的尊重是理所应当的。教育又区别于其它职业,它改造的不是人的外部形象,而是内在潜质。
生本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,它是“因材施教”的再次延展,把尊重个性,讲求方法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。这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意的再次探究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