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

时间:2024-05-20 21:15:14
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(15篇)

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(15篇)

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,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,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,写写观后感了。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1

春节期间,我看到了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南三个推荐的古代文物,上海与故宫第一季国宝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宫《千里江山图》《千里江山图》是北宋徽宗时期18岁的王锡盟完成的。是宋代绿色山水画的代表作。这幅画展示了宋代的壮丽景色。王锡盟采用了复杂的青绿方法,绘画中使用的颜料是一些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宝石和矿物,如孔雀石、赭石、黄铜矿,河南省博物馆还收藏了商鞅方生、莲塘奶鸭的照片。商鞅防盛是战国商鞅变法时期用来称量小麦的量器。如果装满了小麦,那时候是一公升。方生的碑文很多。一个是秦始皇时期,一个是商鞅变法时期。《荷塘乳鸭图》是明代朱刚用氪丝织成的一幅画。画中的鸭子栩栩如生,鸭子旁边有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。石头上有一个外深内浅的渐变。也有一些鸟是单身,所以有人怀疑现有的图片只是整个图片的一部分。就像两颗豌豆一样,这幅画是最美妙的。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来看,这是同一种模式。

这些国宝看似冷清,实则蕴含着古代工匠的心血。从国宝的细腻中,我也能看到工匠的执着和大师的厚爱。还有许多国宝等着我们去发掘。

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2

12月3日起,文博探索节目《国家宝藏》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 ……此处隐藏6136个字……到最好的时候,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。

历史上,生活中,有那么多的人,因为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伟大的人。其实,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,不被人所知,也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工作,我们能说他们不伟大吗?

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,我相信,这个时代一定会很伟大。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历史、对文物、对每一份工作、对每一个职业都带有敬畏之心,努力做好自己该做好的每一件事。

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15

《国家宝藏》——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。它通过展示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,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对文物进行讲解,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。

其中,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是象征王权的“金杖”。金杖——其实就是一根木头棍子裹着一层黄金做成的金皮。它出土时,金杖里面木头的部分已经炭化,只有金皮留存下来。外面的金皮上有一些雕刻,是两个戴着五尺王冠的人和五六只鱼和鸟被用一支箭串在一起。

金杖出土于古蜀三星堆祭祀坑中,而刘浩存邀请到的人是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的雷雨老师,他讲解了三星堆发掘的过程以及金杖的来历。三星堆最早被发现是在1929年,后来1986年随着两个祭祀坑的突然现世,金杖出土,它见证了古蜀王国的辉煌历史,全世界范围内体量这么大的金杖仅此一件。而且,它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使用“錾刻”技术做成的黄金制品,这说明了古蜀人在黄金制作工艺上是非常高超的。现在又发现六个祭祀坑,我已经开始期待新的文物了。

看过《国家宝藏》后,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。我们应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,从此刻做起,从小事做起,贡献出自己的力量!

让国宝活起来吧!

《《国家宝藏》观后感(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