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乡偶书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11-21 17:44:21
回乡偶书教学反思

回乡偶书教学反思

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,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,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,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回乡偶书教学反思1

当我教完《回乡偶书》这节课后,我为孩子的表现感到很欣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在备课的时候,很多教学设计我唯恐孩子们不能如我设计的那样去感悟。比如这首诗表达的是贺知章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,同时也伴有淡淡的忧伤。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还能很直观地感受得到,可是最关键的是这首诗写得较为含蓄,要是要领会作者的那种忧伤、百感交集之情可有点难度了。我在备课时也预想的到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,如何让他们去感悟这种“忧伤之情”呢?我决定从古诗中的“客”入手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:

1为什么孩子们把贺知章当做“客”?

2贺知章真的是“客”吗,为什么?

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,我课前预想孩子们肯定不会回答的很正确,可是在课堂上孩子却思维活跃,能紧扣古诗和文中插图去思考问题,还有的孩子的能结合自己生活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,这群二年级的孩子的出色的表现令我佩服不已,孩子在本节课竟然能深刻的领悟到作者内心隐藏的感慨。通过这节课,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放手,相信孩子们,其实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,他们思考的角度比老师还要广,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。

回乡偶书教学反思2

一、教学目标:

……此处隐藏17721个字……,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,感受语言的优美。”这是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要求,对这个要求,我一直在思考:低年级教学古诗的要求是不是有点简单?这样的要求不是太低估了我们的孩子了吗?

古诗教学如何上出文言文的味道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。从先秦散文到两汉的赋、南北朝的骈文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,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能记住多少诗词格律,如果我们不去读中国文学,可能古诗词平仄押韵、严谨的格律就消失殆尽了。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,我注意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平仄和格律。在这节课上,我大胆的把这些“秀”出来,我知道一定会受到一些老师的质疑,但是我还是想大胆的尝试一下。古诗的平仄和押韵在以前就教过,我发现学生掌握得蛮好的,这节课,我只是教了一点的古诗词的知识:绝句和律诗;古诗首句押韵的规律。课后,我发现学生掌握得还挺好的。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重在读,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,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。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。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,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,古诗的韵味。我想“熟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也就是这个道理吧!但是古诗就是怎么几句,怎么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是我要好好思考的问题。在课上我利用多种方法“哄”着学生读:初读时请孩子们自由、轻声朗读,把诗句读正确、读通顺,然后指名读;第二次要求学生根据平仄读好停顿;接着让学生要一口气将一句话读完,调整呼吸读;理解古诗意思是用精心设计的导语引读;教完全诗后的引读等等。这节课上,我觉得学生读的时间已经足够了。

最后,我引导学生欣赏贺知章的另一首《回乡偶书》,这个环节实施得也还行。

这堂课的我尝试的地方非常多,有些地方我自己也还有点困惑,真不知古诗教学这样教行不行。

《回乡偶书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